几杯浊酒下肚,魏延竟有些醉了。
借着酒意,魏延话也越来越多,但总是三句话不离杨仪,不停地对其破口大骂。
“杨仪真小人也。”
“阿谀小儿,竟敢当面辱我!”
“思潜,若不是你拦着,我当时便一剑砍下他的脑袋来,你信吗?”
“信。”
魏延嘿嘿一笑,又拽住周默的胳膊,一张硕大的黑脸凑近周默的耳边,粗粝的钢须扫过周默的脸颊,浓浓的酒气扑面而来。
只听他口齿不清,糊里糊涂地道:“思潜,愚兄苦啊,苦心谋划多年的计策,竟被人弃若敝履。如果先帝还在的话,一定会支持我的。哎,除了先帝,这世上竟再无一人懂我。”
“文长兄,我懂你啊。”
魏延哈哈大笑,抱歉道:“对对对,恕兄无礼,竟把贤弟你给忘了。知我者,当世唯思潜一人也。
“只可惜贤弟不比先帝,说了也不算啊。”
说到这里,魏延长叹一声,又仰头将樽中之酒一饮而尽。
周默理解魏延苦闷之情无处发泄,因而不再相劝,全程只是倾听。
见魏延酒樽见底,便又为之满上。
“来,文长兄。”周默举起酒樽,“不愉快的事情,莫要再想了,今日你我兄弟,不醉不归。”
魏延举起酒樽,喝个没完,酒入愁肠,醉得极快,很快便跌坐一旁,鼾声如雷,不省人事。
周默叹了口气,命人将魏延送回府上。
在周默看来,魏延和诸葛亮的分歧,说到底只是对相同战略下的不同战术选择。
诸葛亮一心求稳,魏延却想速成。
二人迥然不同的性格,决定了他们的选择。
然而,战争本就充满着不确定性,你很难说魏延的计策就是百分百死路一条,而诸葛亮的平出陇右,就真如其所言是“十全必克”。
你也不能用事后诸葛亮的思路来分析说,既然诸葛亮多次北伐都失败了,那么魏延的选择一定更好。
但魏延却是个自视甚高的人。
他坚定地认为,自己是对的,而诸葛亮是错的。
可以想象,在真实的历史中,当诸葛亮拒绝了魏延的提议,第一次北伐大败而归之后,魏延心里是怎么想的。
以其目中无人的高傲個性,一定没少出言讥讽,大发牢骚。
而这么做,不仅对大局无益,反而只会激起更多人的反感,惹得人们对他敬而远之。
如今,赵云已经老迈,吴懿、高翔等人能力也比较普通,魏延是蜀汉屈指可数的头号猛将。
魏延就像是一柄双刃剑,用好了,所向彼靡,用得不好,却也容易伤及自身。
而一个大胆的计划,已经在周默的心中反复酝酿多日。
只是,这个计划尚存太多的变数,此时此刻还不足为他人道也。
他心中只只希望,魏延这支蜀汉最后的利剑,能够真正物尽其用,绽放其锋芒。
……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