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清晨,天色微明。
司马懿身着戎装,亲自骑马来到上庸城外,于两军阵前观察局势。
只见一夜之间,蜀军已经在城外重新筑起防御工事,挖好沟渠。城外几处地势险要的高地,也都派了大量士兵据守,与城头的守军互为犄角。
仔细望去,蜀军士兵们严阵以待,军容整肃,明显要比前几日孟达军的恹恹之气要振作不少。
再向西边望去,堵水南岸,陆续有蜀军的骡马车正驮着各种物资,源源不断地送入城中。
若想切断蜀军补给道,唯一的办法是顶着城头居高临下的箭雨,强行渡河西进,烧掉上游十里外的浮桥,但这样做显然会付出惨痛的代价。
其实还有一个更好的一劳永逸的办法,就是控制木兰塞,如此即可一举从根源上阻断蜀国东援的道路。
然而,奉命前往木兰塞设卡的奉义中郎将李基所部千余人已经几乎全军覆没,李基也殒命当场。
司马懿本以为自己进军神速,千人足矣,没想到蜀军竟来得如此之快。
棋差一招,也是十分无奈。
如今,魏军即便想要再分军夺回木兰塞,也绝非短时间能够办到。
上庸城本就阻山带河,易守难攻。如今一日夜间,又得到万人援军,士气大振。其防守的排兵布阵,也一看便是出自用兵高手。
更有城门前那几堆已经烧成黑炭的投石车灰烬,时刻在嘲讽着魏军。
纵使手握两倍于敌军的兵力,司马懿也只能望城兴叹,无可为矣。
冷兵器时代,没有比强行攻打坚城更令指挥官头疼的战斗了。也因此,三国历史上精彩的攻城战并不多见,但经典的守城战却数不胜数。
如霍峻守葭萌、郝昭守陈仓、朱然守江陵……
司马懿袭取孟达的战术,浓缩成一个字,便是“快”。
为了快,可以牺牲士兵体能,八日奔袭一千二百里,也可以不顾侧翼防守,集中全部火力强行攻城。
然而,当蜀军如同未卜先知,急速来援之时,司马懿“快”的优势已然荡然无存。
可以说,从这一刻起,司马懿已经丧失了全部先机,甚至于有些被动了。
于是,司马懿下令,魏军前锋继续与蜀军对峙,但不再强行进攻。
主力大军则原地修整,随时准备拔寨撤军。
另外,司马懿又分兵数千,前往钖县、平阳等周边的县镇村落,烧毁房屋,破坏农田,强行迁移本地百姓前往南阳郡,划入屯田民。
既然东三郡已注定不再为魏国所有,那么,也不能让蜀国白占便宜。
迁走人口,制造无人区作为战略缓冲地带,将这场失败的损失降到最低,是司马懿能做的最后一件事。
这一招是阳谋,周默和孟达即便知晓,也完全无力阻止。
得亏东三郡地广人稀,大部分人口都集中在上庸、房陵等地,因此也不至于损失太大。
时间很快流逝。
魏军与蜀军已经对峙了七天。
虽然七日之内,一次真刀真枪的接触都没有发生,但两军却甚至对手的强大,谁也不敢掉以轻心。
暗中的情报打探,也从未停止。
甚至于,司马懿已经知晓蜀国将领皆配备有一种长筒状的东西,常置于眼前,似乎是用来侦查。但冥思苦想,也不知其原理究竟是什么。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