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长安到冀县,八百里。从冀县到武威,一千两百里。从武威到敦煌,一千八百里。
而从汉都长安到魏都洛阳,不过八百里。从汉都长安到吴都武昌,也不过一千六百里。更有成熟便捷的水路,沟通彼此,实际路上花费的时间更要少得多。
也就是说,这一次北伐,名义上一下子就拓展了将近四千里的疆土。而管理如此之广阔的土地,显然是一件非常棘手的事情。
敦煌以西不远,便是汉玉门关。出了玉门关,就是鄯善、龟兹、于阗,疏勒等西域诸国了。
有汉以来,敦煌是最远的可以牢牢控制在中央政权手里,采取郡县制来进行有效管理的地区。
而西域诸国,则始终是若即若离的感觉。在朝廷强大的时候,他们就纷纷主动依附,甚至设立郡县。可朝廷弱小的时候,最多就只能采取羁縻控制,维持一个表面上的附属国关系。
而当汉室衰微,天下四分五裂的时候,他们也自然而然地脱离了附属,各自宣布独立。
这也很正常。在汉代的科技和交通水平之下,采取中央集权的郡县制来直接统治如此遥远的土地,实在是成本太高。羁縻和半自治,更符合实际的情况。比如南中地区,也是一样的道理。
现代人从长安到敦煌,坐飞机,只需两三个小时,坐火车,也只要一天。
而代表古代速度之最的所谓“八百里加急”,从长安出发,也需要五天才能将一封信件送达敦煌。
而这八百里加急,那是建立在有完备的驿站系统之上。
通常,每隔二三十里就建立一处驿站,并供养海量驿站公务员和马匹的吃喝薪水。
而这些驿站一旦搞起来,哪怕荒废不用了,你还不能轻易裁撤。毕竟驿站的背后,还有一大帮子的公务员,公务员的背后,还有一大帮子的家庭,他们突然失业,闹起事来,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完成一次八百里加急投递,还不知要跑死多少匹马,累坏多少個驿卒,其成本之高,通常是难以承受的。
所以,即便是能做到八百里加急,也很少用。日行三百里,五百里,是更常见的“快递”方案。
周默带着关兴一行人马,从长安出发,第一个目的地,是前往武威,与目前驻扎在那里的凉州刺史魏延汇合。
掐指一算,足足两千里地,就是日行百里,也需要二十天才能到达。
自从穿越之后,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路上。周默每每车马劳顿的时候,都会忍不住怀念高速公路和汽车。
长路漫漫,一个古人一辈子能干的事儿,比现代人可是少太多了。毕竟就这通勤速度,也就注定了你的生活节奏,那是想快也快不起来啊。
路途实在无聊,每到傍晚扎营休息的时候,大家围坐在篝火边上,周默就拿出印刷好的故事小人书,给关兴和士兵们讲故事。
周默本以为,大家最喜欢听的,应该是卫青霍去病,毕竟这一次一路经过的地点,很多都是卫霍二人当年战斗过的地方。通过将卫霍的故事,也能培养一下大家的爱国主义情操。
可没想到,最受欢迎的故事,居然是武松和潘金莲。
既在情理之中,也在意料之外。
大军路过冀县,周默决定休息补给两日,再行出发。周默想起了当年的往事,就找人询问了仁摩罗坟墓的地点,想要前往祭拜。
如今的天水太守,正是姜维昔日的好友尹赏。周默从尹赏处得知,姜维和王幼娘在不久之前决定给仁摩罗迁坟回老家安葬,如今已经出发,正在前往于阗国的路上。
“此去于阗,千里迢迢,路途可安全否?不是说鲜卑人到处作乱吗?”周默表示了担心。
尹赏笑了笑道:“鲜卑人作乱,确有其事,尤其是郝昭与拓跋氏联合之后,其势更盛。但若是说他们可以让整个河西走廊鸡犬不宁无法通行,也是夸大了他们的本事了。”
周默皱了皱眉头:“可是,鲜卑人入侵安定,安定杨太守被杀,毕竟是确有其事啊。”
尹赏道:“杨太守之死,我也有所耳闻。可据我所知,事情却并不是表面上那么简单。”
“哦?尹太守若知晓详情,还请速速说来。”
“当年北伐之时,杨太守于月氏城呼应起兵,其部下便多为鲜卑人,将军可知晓?”
周默点了点头道:“略有耳闻。”
“这些鲜卑人之所以听他号令,是因为他的母亲和妻族,本就是鲜卑拓跋氏。因为鲜卑内乱而南下,在安定郡定居。”
“如今的河西鲜卑首领拓跋力微,多年前便与之有隙。因此才会利用魏将郝昭的兵马,南下报复,杀害杨太守。而郝昭多半已经和魏国重新取得了联系,盼着能多立功劳,让魏国朝廷赦免他的临阵逃脱之罪,所以也甘愿被拓跋力微所利用。”
周默道:“所以,拓跋力微和郝昭之间,其实是互相利用的关系,二人并不和睦?”
尹赏笑道:“拓跋力微最渴望的,是壮大自身部族的实力,一统河西鲜卑诸部,以彻底摆脱没鹿回部窦氏的控制。南下入侵汉地,需要冒的风险太大,收获不成正比,他这个老狐狸,是绝不肯轻易为之的。”
“而郝昭所渴望的,是能给魏国立下功劳,好顺利东归。而只有南侵汉土,才算给魏国立功。”
“此次入侵安定,只不过是凑巧罢了,拓跋力微的仇人,正好也是汉郡太守,所以二人才一拍即合。可这样的合作,焉能长久,二人各怀鬼胎,貌合神离,绝不可能长期保持和睦。”
周默点头道:“尹太守一席话,令人茅塞顿开啊。”
周默对于此次西征平定鲜卑之乱,本来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妙计,说到底也无非就是两条路,打服,或者说服。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