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六章 小手术(1 / 2)吃瓜的猹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马谡看过谯周状告周默的上书,亦十分气愤。

《史记补遗》风靡长安,他当然也已经读过。相比于其中花边新闻的劲爆,马谡更看重的是其独一无二的史料价值。

此书之出世,填补了汉初许多史事之空白,实乃功德无量之事。

但非要强调为尊者讳,追溯几百年的陈年旧事,为之隐瞒,以维护文景武三帝的形象,实在是有些刻舟求剑,迂腐可笑了。

这些小事,也根本不足以动摇这几位帝王的历史地位。维护或不维护他们,对于汉季正统的现实意义,也基本没有太大干系。

就说一句,当朝的文武汉臣,谁还没骂过一句桓帝灵帝?

但这影响刘备建立汉国,延续汉祚吗?

更何况几百年前的诸位帝王了。

也只有谯周这样缺乏现实感的迂腐儒生,才会把这件事儿看得太过重要。

马谡道:“丞相,谯允南这份上书,表面上看是高举忠君大义的旗帜,仔细推敲却是荒诞不经,我看,他就是想利用天子朱紫难别,下诏惩治周思潜,以报私怨而已。”

诸葛亮道:“我已经派人调查过了。谯允南因抄袭那本蒙童小书《三字经》,曾被周思潜当众驳斥,颜面尽失。长安众书商成立行会,也没有选他当会长,而选了周思潜。”

马谡道:“若如此,就真相大白了。谯允南利用朝廷公器而报一己之私怨,实在是令人不齿的小人行径啊。”

“那幼常如何看待陛下调查谯允南谋逆一事,这背后可是有周思潜的影子啊。”

马谡道:“谯允南谋逆一事,真假先不论。但我信奉一句话,所谓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可人若犯我,我还能坐以待毙不成?当然是奋力还击啊。所以,我支持周思潜。”

诸葛亮道:“从一般人的道德上讲,你说的没错。但从律法上讲,却是有许多思辨的空间啊……”

数日之后,诸葛亮调查清楚了事情的来龙去脉,于是中断了对谯周谋逆的调查,付有司走完司法流程,做出了最终的判决。

判书曰:羊之乱群,尤能为害,谯周身为儒林名士,其言论影响深远,随意诽谤朝臣,非议军政,中下之人岂能分辨?

当下非常之时,谯周身为汉臣,不为国家分忧,反而毫无警觉意识,与逆魏商人往来。经有司调查,虽无通敌之明证,亦有行为不检之过错。

最终判决,废谯周为民,徙回蜀中老家。

谯周收到判决,是既悔恨,又庆幸。虽然官爵被夺,名声也一落千丈,但最起码,他谋逆的罪名是不用戴在头上了。

数日之后,谯周带着家仆数人,驾车南下回蜀。

出了城门,秋风萧瑟,昔日的好友和同僚们竟只有三、五人前来相送,回想起长安宴请宾客,高朋满座的场景,谯周不由得唏嘘感叹。

而谯周前脚刚走,他的书肆谯子文华阁就出了大事。

临走之时,谯周曾委托其族弟留在长安,帮他代为打理书肆事务。不求做大做强,只求维持住这点产业,不至荒废了。

谯周刚走,长安城各大小书肆的老板就踏破了印刷行会的门槛。

“谯周以罪免官,丞相心地仁慈,对其网开一面,但我们可不能再接受他是行会成员了,这不是给我们整个行业抹黑吗?”

“没错,他那文华阁,不能再开啦。他的书不经过行会审查,也别想上市售卖了。”

周默眯着眼看着七嘴八舌的书商们,发现落井下石最狠的,居然就是之前和谯周关系最近的几个人。

“行会除名,我同意。”周默道,“其他的事,你们看着办吧,只要不触犯朝廷律令就好。”

于是,长安城十几家书肆对文华阁发起了公开的抵制行动,通过各种明的暗的手段,不让它们家好好经营,还挖走了他店里的刻版师傅等一干人才。

没过一個月,文华阁就经营不下去了,彻底关门大吉。其独家的雕版模具,也全都大甩卖,便宜了长安城中的各大小书商。

经过这次事件,各大小书商全都分到了一杯羹,对周默的处置也都是交口称赞,整个长安印刷行会,空前的团结,没有人会怀疑,只要周默活着,他就一定是这行会的会长。

而原本依附于谯周的几个书商,对周默更是俯首帖耳,唯命是从。哪怕不知道具体的真相,他们也很清楚,谯周被贬之事,和周默脱不了干系,所以才极尽溜须拍马之能事,生怕周默收拾他们。

华阳书肆。

“真是大快人心啊。”诸葛乔道,“谯允南真是不知天高地厚,这下好了,一头撞在铁板上,也算长了点教训。”

周默道:“起初《三字经》抄袭一事,我还尊重他是个名儒,不想把事情做的太绝,只希望大家能够为了行业的繁荣,抛弃成见,一起努力。”

“可是我实在没想到,有的人并不配得到别人的尊重。你的大度在他看来,反而成了软弱可欺的表现。只有大耳光子抽到他的脸上,他才会知道什么是疼。”

诸葛乔道:“只可惜,父亲只是免了他的官职,他回到蜀中老家,照样好吃好喝,荣华富贵。要我说,就该直接抄了他的家,将所得没入国库,给前线将士发饷。”

周默道:“抄家需要律法上的依据。丞相能免他的官,已经是顶格惩罚了。毕竟,他又没有真的谋逆。”

诸葛乔道:“要我说,你和父亲,都是太过理性,太过仁慈了。倘若陛下一时糊涂,相信了谯周的一面之词,你还能有今日吗?恐怕早就蹲在大牢里了吧。他谯周都蹬鼻子上脸,企图置你于死地了,这样的坏蛋,死不足惜,就算冤枉了他,又能有多冤枉?”

“或许你是对的。”

周默叹了一口气,继续道,“伯松啊,我之所以一直不接受丞相和陛下对我的重新起用,就是对官场心灰意冷,不想和这些满脑子都是利益的浅薄之辈掺和,玩一些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的弱智游戏。”

“可如今看来,理想终究只是理想,在官场这个大染缸里面,哪有什么出淤泥而不染,哪怕想要做的事再伟大,也必须要面对现实。我周默不过一介凡夫俗子,没什么特殊的,也没什么好清高的。”

“有时候,我想要达成我的目的,那就必然会触犯一部分人的利益,哪怕手段再温和,完全合法合理,只要拔了人家身上的毛,这帮人就不会买账的。然而,只有结果才是最重要的,从今往后,我让这群目光短浅鼠辈见识见识,什么叫做当仁不让,什么叫做杀伐果决。”

“好啊!”诸葛乔兴奋地拍手道,“这才是我认识的那个周思潜呢。”

……

建兴六年冬,周默上书朝廷,主动请缨,请求从军,以效力于前线。

诸葛亮十分高兴,顶住压力,力排众议,破格提拔周默为兴汉将军。

周默没有拒绝,反而欣然接受。

虽然招来了吴懿、李严等人的不满,质疑的上书雪片般寄到长安来,但诸葛亮依旧不为所动。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