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五章 洛阳内外(1 / 2)吃瓜的猹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诸葛亮本以为,在姜维拿下宛城之后,自己只要紧追不舍,就一定能在宛城附近追上司马懿军,对其形成包夹之势。

没想到,司马懿居然如此果决地直奔洛阳而去,途中没有任何回头停顿的意思。

偌大的南阳郡,号称天下第一大郡,司马懿竟然城池一座也不坚守,屯田一处也不设防,强迁百姓坚壁清野的拿手戏码也没有上演。

跑得就是一个字,快。

司马懿为什么放弃南阳?诸葛亮百思不得其解。

但眼下也不是琢磨这个问题的时候,因为洛阳的战斗,已经就在眼前了。

这個问题,就待攻破洛阳,俘获司马懿之后,再由他亲口来说吧。

战斗首先在伊阙打响。

随着爆炸声响,伊阙最外侧的几座坞堡,即司马懿回洛之后构筑的第一道防线,眨眼之间便是灰飞烟灭。

司马懿军狼狈地撤退,驻守第二道防线,但诸葛亮却没有急于追击,只命大军沿着伊水,扎下大营十余座。

这次爆破,并不是十分顺利。司马懿军很明显十分清楚“震天响”的威力,又是乱箭齐发,又是泼水灭火,差点就让这次行动功亏一篑。

得亏他们的坞堡位置过于突出,后军难以协防,在强大的弓箭手掩护之下,爆破才终于成功实施。

“这个司马懿,真不简单啊。”诸葛亮感慨到。

但既然已经率军杀到这里,诸葛亮也当然不是只有程咬金的三板斧。

不管“震天响”具体能起到多大的作用,它的威慑力将始终存在,善加利用这一点,便一定能在战场上占据绝对的主动权。

诸葛亮也很清楚,此次大战,双方都是十万人规模的大军团作战,局部一两场战斗的得失,也并没有那么重要。

诸葛亮更看重的,是战略层面,还有外交,情报,后勤等等方面,他需要更多更准确的信息,帮他勾勒出整个洛阳战场的宏观图像来。

南边的补给线,漫长而又危险,需要重兵一路把守,与西边函谷关的赵云军,也已经建立起了紧密的联系,最好能与之打通,利用黄河水道进行后勤补给,便无后顾之忧了。

唯独周默的先锋部队,此时还不知道具体动向,令人担忧。

晴朗的早晨,诸葛亮亲自登上嵩山,拿出望远镜,居高临下,望向洛阳城。

他记得小时候,兄长诸葛瑾曾来洛阳读书求学,令他羡慕不已。他好希望自己能够快快长大,有朝一日,能像兄长一样,来洛阳这样的大城市读书交友,长长见识。

但等他稍稍长大一些,到了能够出游洛阳的年纪,洛阳却早已不是那个洛阳,而是经过董贼肆虐之后的人间地狱。

更恐怖的是,诸葛亮的家乡徐州,也不能幸免,曹操为报父仇,讨伐陶谦,却向平民百姓举起了屠刀。

曹军铁骑一路东进,残忍地屠戮所见到的一切生灵,泗水为之不流。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诸葛亮第一次听说了刘玄德的名字。

据说,刘玄德带着他为数不多的人马,前来救援徐州,与曹操大战数次,却是败多胜少,十分狼狈。

尽管如此,刘玄德的仁义之名,已经传遍了整个徐州,也深深地烙印在了年幼的诸葛亮心头。

回想起来,已经三十多年了。

司马懿在伊阙的防守,相当之坚挺。

为了防守“震天响”,司马懿也算是煞费苦心。

士兵们不再是倚城墙而守,而是在城外列队扎营,背城而战。

只要开打,就是血淋淋的骑兵冲锋,步兵跟进,弓弩殿后,双方战士如同绞肉机一般撕扯在一起。

而面对这样的局面,“震天响”的作用,便是大打折扣。

归根结底,这东西只是设计用来攻城炸城墙的,实在太笨重了。

首先为了爆炸效果,它本身的重量就很沉,你还得先点火,再点引线,保护到引线燃尽,才能爆炸,整个过程,繁琐而耗时。

而短兵相接的肉搏战场,情况瞬息万变,根本没有时间施展这玩意儿。即便施展起来,也往往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有点得不偿失。

两军交战,你用投石机丢过去一只“震天响”,投过去了,可是引线还没点完,直接就被对面给灭了火,再找机会点着给你丢过来。

再或者,你引线剪得太短了,投石机抛在半空中,直接就爆炸了。

除了能听个响,震得人耳根子都麻之外,实在是没有更多的用处了。

能恰到好处地控制时间,让它在该爆炸的时间点爆炸,十者不过一二。

而即便成功爆炸,由于其内部主要成分也只是火药,而没有添加太多的杀伤性铁砂铁珠,只要躲开一定的距离,其造成的杀伤效果,也是不尽如人意。

司马懿还发明了一种战术,一旦发现即将爆炸的“震天响”,就会有一个死士,扛着一口大铁锅飞奔而来,将之扣住。

更是最大可能地将“震天响”的杀伤力降到了最低。

但如同诸葛亮所料的那样,即便如此,“震天响”的威慑力,也让双方的攻守之势,变得相对平衡起来。

守城者们,再不能靠着城墙护城河龟缩不出,慢慢消耗,而是必须像野外遭遇战一样,与敌人在正面战场进行对决,并时刻绞尽脑汁,绷起精神,提防敌人随时可能挺进城下,爆开一个口子。

郝昭,朱然,审配,曹仁,霍峻这些三国时代传奇的守城猛男,今后恐怕将很难出现了。

“周思潜这小小的发明,竟已改变了战争的形态。就在一年之前,进攻洛阳这样的事,我是想也不敢想。而如今,我却已经是站在洛阳城门前了。”

伊洛之间,嵩山脚下,诸葛亮和司马懿这两位当世顶尖高手,展开了一场决定天下命运的旷世之交锋。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