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323章 引咎辞职(1 / 2)木子蓝色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八月,

河东地震,晋州尤为严重,上报死五千余人。

一直在家休息的武怀玉,也被皇帝请到延英殿议事。

有人说此为不祥之兆。

武怀玉坐在殿上,听着地震相关的报告,这次河东大地震发生在八月初一,地震中心在晋州,造成大量房屋毁坏,还压死了五千多人。

初三,又发生了余震。

在武怀玉看来,地震不过是正常的地理现象,但在古人眼中,地震那叫地龙翻身。按照君权神授、天人感应那一套,地龙翻身那就是苍天警示,是天子失德,不作为、胡作为,老天才降下异象、灾祸警示。

反正自汉代这套东西出来后,皇帝就经常得为许多大天灾背锅。

当然,更多的时候是宰相背锅,甚至沦为朝堂斗争的一种工具了。

皇帝可以颁一道罪己诏,做个检讨认个错,但皇帝还是照当的,而真正负责的得是宰相,一般总要推出一两人来背锅替罪,引咎辞职。

晋州这次大地震,

发生在太宗李世民即将下葬之际,

有心人想以此做文章。

武怀玉自回京后,主持三省事务总理政事堂,但实际上他几乎没怎么管过事,偶尔上朝参拜,或是参加下廷议,

朝堂上这几个月来,倒是长孙国舅跳的最欢,处处伸手。

而自褚遂良意外被踢出中枢后,这段时间朝堂斗争更凶。先是传言长孙国舅跟堂舅高季辅不知道怎么的就大吵了一通,然后分道扬鏣了。

再是宰相崔仁师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又得罪了长孙国舅,传闻是崔相在皇帝那又弹劾了褚遂良许多罪行,然后刚贬到高昌做长史的褚遂良,又被皇帝贬到安息州做了个州司马。

爵位也再贬降为河南县侯。

长孙国舅因此大怒,据说两人也大吵了一顿。

几天后,有御史弹劾崔仁师,说有人伏閤上诉,崔仁师却隐瞒不报,还说他身为宰相,仍收受郡王李泰派人送的礼物,心怀不轨。

长孙无忌站出来要严惩崔仁师,

最后皇帝降旨,罢崔仁师宰相,夺爵,贬蜀地为简州司马。

但这个案子并没结束,长孙无忌穷追不舍,又把宰相宇文节给牵连出来掀翻在地,黄门侍郎、同中书三品宇文节,罢相,夺去平昌县公爵,贬为岭南桂州司马。

一时间,朝野震惊。

好多人不明白,崔仁师和宇文节不都是国舅的人吗,他们都是关陇集团的啊,怎么国舅却把他们两人赶出朝堂?

有人说因为这两人改换门庭,转投了太尉武怀玉,于是国舅震怒,清理门户。

在一连三位宰相被罢免贬外后,

七月底,御史大夫崔义玄也被贬出京,贬为婺州刺史。

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三品许敬宗升为侍中兼检校御史大夫。

中书侍郎来济,加同中书门下三品,拜宰相。黄门侍郎李义府,加参预朝政,拜相。

贬了三位宰相后,新添了两位宰相,中书侍郎来济、黄门侍郎李义府。

贬的原来都是长孙国舅的人,新拜的都是武怀玉的人。

来济和李义府也还有个身份,那就是原来东宫官属,还是太子的同门师兄。

北平县公、尚书左仆射张行成,也兼了个刑部尚书。

刚过去的那个七月,热闹非凡。

神仙打架。

再愚笨的人都看出来了,长孙国舅吃了大亏,武国师才是大赢家。

原来十二个宰相,国舅那边占了八个。

而现在十一个宰相,

武国师这边已经有五个,而且御史大夫、刑部尚书、大理卿这三法司,也都是武国司这边的人了。

若传闻中高季辅真跟国舅闹翻,那么中书令兼吏部尚书的高相,也可能转投了武相这边。

还有个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的崔敦礼,他还是武相的儿女亲家呢,说不定也会改换门庭。

这一下子,政事堂里,武党就占多数了。

还有人说,英国公李相,最近似乎也跟武相走的挺近。

殿上。

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韩瑗,站出来借机发难,说晋州大地震,这是上天警示,朝廷用人不当。

明里暗里就在指责武怀玉这个检校中书令,并主持尚书、门下两省事务的首相武怀玉尸位素餐,

回朝这么久,结果根本不理政事,

韩瑗说武怀玉德不配位,还尸位素餐,老天都看不下去了。

武怀玉必须得为晋州大地震负责,他必须引咎辞职。

殿中火药味很浓。

最近两边斗的很激烈,

虽然武怀玉连朝都不上,也不去政事堂执政事笔,但武党和关陇派最近打出真火,

武党这边攻势很猛,许敬宗、张行成,还有崔仁师、宇文节火力全力,再加上裴行俭、李义府、来济、许圉师、郝处俊、上官仪等一干人,

国舅这边可谓是兵败如山倒,

不仅褚遂良折了,还反了崔仁师、宇文节,虽然长孙国舅最后把这两叛徒给废了,但自己也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或者说他是惨败,因为那两人本来是他这边的宰相,

将两人干废,武怀玉又没什么损失。

相反,武怀玉那边倒是顺势补上来两个心腹为新宰相,甚至把三法司都给掌握了。

到了生死存亡关头了。

他们也只能借着此次晋州大地震之机,试图把武怀玉逼退,毕竟他现在顶着个主持三省的头衔,却又一直没来做事。

武怀玉嘴角微微上扬。

他们急了。

他略微出手,长孙国舅就扛不住了。

崔仁师和宇文节搞的他们焦头烂额,重挫了关陇集团,事后长孙国舅虽然收拾了这两人,

但于武怀玉又有何损失呢,反而只会让跟随长孙国舅的一些人心寒心慌。

斗争嘛,

不就是拉拢、分化,各种利诱或者欺骗,再加上威胁,

崔仁师和宇文节成了炮灰,那也怪不得别人。起码他们现在虽罢相贬外,但还没牵连到家人,也还留了一线机会。

现在朝堂上,关陇派最核心的也就剩下长孙无忌、韩瑗、于志宁了,高季辅和崔敦礼,也已经有所动摇。

韩瑗想斩首。

武怀玉等他慷慨陈词完,站了起来。

但他并没有如韩瑗他们想象中的激烈反驳,

只是长叹一声,

“臣有负太宗皇帝临终托付,也有负陛下的期望。”

“臣请辞!”

殿上安静,

谁也没料到,韩瑗一通攻击,武怀玉还真就要当殿请辞。

皇帝李承乾不肯,武怀玉固辞。

三天后,

武怀玉的第三道辞表,皇帝终于同意了,

不过皇帝也仅同意武怀玉辞去检校中书令、主持尚书、门下两省事务的职事,仍以开府仪同三司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仍是政事堂宰相,只不过不再主持三省。

但武怀玉以旧疾复发为由,并不去政事堂处理政务。

以司徒、侍中长孙无忌检校中书令,主持尚书省、门下省二省政事。

看着好像长孙无忌扳回一局,取代了武怀玉为首辅。

可在朝堂上,

他的势力却大不如从前,甚至有时候他这个主持三省政事的元舅,还不如天天不上朝的武平章说话管用。

时间来到八月十八,

晋州大地震的善后安抚也差不多忙完了,朝廷派了使者前往慰问,免税赋三年,地震压死的人家各赐给绢绸三匹。

长安西一百余里外,

醴泉县,昭陵,

太宗皇帝李世民的灵柩,终于安葬于昭陵九嵕山。

九嵕山地处泾河之阴,渭河之阳,隔着关中平原,南与太白、终南诸峰遥相对峙,东西两侧,层峦起伏,亘及平原。

昭陵因山为陵,营建了十几年,从首葬长孙皇后起,到如今太宗也安葬于此,这里还已经安葬了许多王公贵族们。

武怀玉来送太宗皇帝最后一程,

这真是一块风水宝地,

陵山周围有庞大的建筑群,还有宫人供养,官兵守卫,还设有专门的五品陵令管理,还有护陵将军、郎将守卫。

皇帝陵前,

契苾何力、阿史那社尔等许多归附的胡人贵族,纷纷跪请皇帝李承乾,请求让他们杀自殉葬,

承乾看着那跪满一地的胡将们,这些曾经四边蛮夷酋长们,如今都是为大唐忠心耿耿流血战斗立功的大臣,

还与宗室联姻,

这些人在朝中反而是对朝廷,对皇帝极忠心的一群臣子。

“先帝早有遗旨,不许你们殉葬,但你们的忠心,先帝早就明白。”

九嵕山下,

司马门内,列置了两排石刻像,

这些石刻像下还有一块碑,上面是石刻像的人物介绍,每一个都不简单,

排第一个的,就是曾经东突厥大汗颉利可汗,这位曾经控弦四十万的草原雄主,也只能化为石像,从此长久侍奉太宗皇帝了。

在他后面,都是被太宗皇帝征服的那些蛮夷君王,

突利可汗、薛延陀可汗、吐谷浑可汗、吐蕃可汗、西突厥可汗、高句丽王、百济王、新罗王、林邑王、焉耆王、龟兹王、吐火罗可汗、可萨可汗、波斯国王、于阗王、龟兹王、奚王、契丹汗······

总共三十六位国王君主的石像列于司马门内两侧,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