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好像明明知道好好读书对于自己是没有什么坏处的,有了较高的文化素养不管做什么都会有好处。
但是包括叶雨在内的相当一部分人,在读书学习时能偷懒就偷懒,绝不会勤勉,除非老师家长要求,要不绝不会主动学习。就像赶车人抽一鞭子,马才会前行一段路一样。
“你不是说八段锦和五禽戏效果和混元桩差不多吗?教我这个吧,我可能学不了静功。”
把学武当作读书学习后,叶雨很轻松的就发现自己的倾向,就如同读书的时候叶雨更喜欢读历史而非数学的计算。
学武时叶雨更喜欢哼哼哈嘿的动功而不是站如松的桩功,坐如钟的静功,因为叶雨来自那个浮躁的时代,即便叶雨已经远离了那个世界三年多了,但叶雨依旧浮躁。
“养生方面是差不多,但是桩功能更好的打基础。”
“我还小,慢慢来,我的心静不下来,也不纯净。”
叶雨看着天空,天空中好像有一双手一样,轻轻的,就抹去了遮住太阳的浮云,刺眼的阳光让叶雨不由的眯起了眼睛。
有些事重要经历了后才会明白,王重阳那里是这样,这里也是。
突然叶雨好像感悟到神秀的高明。
“身如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染尘埃。”和“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这两首佛偈大部分的华夏人都知晓,神秀和慧能的这段故事也一直让人津津论道。
这两首佛偈也成了很多穿越者的装逼利器,当然不管在那个版本中,六祖慧能的“何处染尘埃”的境界一直高于神秀的“时时勤拂拭”。
叶雨也曾这么认为,但现在这一段时间的经历让叶雨有了新的感触。
六祖慧能本身的境界不一定高于神秀,毕竟武则天时代慧能一直被神秀牢牢压制住(不是故意的只是单纯的名气压制),知道神秀向武则天推荐了慧能,慧能才进入到统治者的眼中。
而唐朝时期神秀的北渐宗与慧能的南顿宗也是平分秋色不落下风的。
六祖慧能的佛偈之所以让人推崇是因为一听之下就有玄妙顿悟之感,但是顿悟岂是那么的容易。
倘若一个人有顿悟的积累和天赋,那他不拘学儒道佛都可以顿悟,世人都指望自己是那一个万中无一的天才,可惜都不是。
这一段时间,叶雨不断的改变自己的三观,探视自己的内心,所以对于神秀的佛偈有了共感。
人只有时时探视自己内心,才能不被世俗杂念蒙蔽,这一点就如儒家曾子所说的那样,要“每日三省吾身”。
当然叶雨做不到这一点,还是那句话,能够做到这一点的人不会成为一个失败者。
但这还是让叶雨有了反省自己的意识,有时候这种认识会让叶雨避开一些弯路。
“我还是希望你能学习桩功,不过你既然要求了,我还是尊重你的意愿。”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