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29章(2 / 2)陈小欹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当年郭大人屡屡上奏折劝当时的皇帝勿要沉迷于美色,这乃是一个谏官之正当言辞,不料那皇帝宠妃对这郭大人极为不悦,常常在皇帝耳边吹着枕边风,要皇帝治他的罪。

原先皇帝是不理会的,只是后来郭大人愈发的激进,皇帝一时怒意,将他贬到了吴县做官员。

那时候的吴县可不像现在这般,环境差,经济落后,教育不行,放眼望去整个吴县,真正读过书的不过十分之一。

郭大人被贬后,也没有沦丧,而是更加的整治起了吴县,几年后,吴县有着很大的改善,这郭大人便是成了吴县人民心中的信仰。在郭大人病逝之后,更是自发的出钱出力,组建祠堂,还有郭大人的雕像。

说来他可比当时的皇帝还要得吴县百姓的民心啊。

至于这唱戏中的主角,谢瑶煌,要说起来也是一段传奇。

谢瑶煌是西渠人,后由于大水,举家迁徙来到此地。无意之间陷入了一桩杀人的案子,原先是被判了死刑。

正巧一日,这吴县的郭大人由于有着急事与当时的均州顾生顾大人相商,便是亲自到来了。

虽说是两个地方,但是吴县地小,与均州又是毗邻,这距离不过是一个村到另外一个村的距离罢了。

很多人说,这是一段情缘,若是当日没有郭大人的出现,这谢瑶煌是必死无疑了,哪还能翻案呢。

在郭大人经过刑场的时候,便是见到了这一个行刑的场景。在郭大人治理的吴县,向来是路不拾遗,夜不闭户,邻里相助,团结有爱。他也是多久没有判过一个人死罪了。不禁啊,见着了这场面,好奇了起来。

便是派了身边的小厮前去问问这女子到底是身犯何罪,为何被处以如此极刑。

郭大人不仅在吴县名气大,在均州名气也大。有些地方是吴县与均州的交界处,名上属于均州,但却是离着吴县衙门较为近,有些案子便是就近处理了。

因此均州的大多数人也是认得这郭大人的。

那个被郭大人小厮询问到的观看行刑的人,无意间认出了郭大人,很是兴奋,当即便是将自己所知的悉数都告知。

当时郭大人只是可惜的摇摇头,叹了叹气。原想着顾生该是不会判错案的。便想着离去,不愿见到这血腥的场面。

郭大人与顾生据说当年是一起进京赶考的考生,乃是旧相识。但顾生的官位一直都是停留在这的,怎么也升不上官,反倒是郭大人,平步青云,做到了京官去。若非此次因劝谏得罪了皇帝,他也不至于会被贬了官,沦落至此了。

正当郭大人命人驱马驾车之时,那人急忙的叫住了郭大人,说这女子乃是他的邻居,德行素好,并非是会图谋害命之人。并且他还说出了自己的几项疑点。

郭大人认为他说的有礼,便是停下马车让他继续说下去。

一听之后觉得这个案子破漏百出,当即便是命人停了刑。虽说郭大人是被贬官到此地,但他的官位仍是在顾生之上,因此这些人自然也就听从了郭大人的命令。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