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三章 整顿县衙(2 / 2)令狐蒜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羊毛出在羊身上?这话倒也形象,不过权力延伸到县一级已经是极限,再往下就力有未逮,投入的人力和物力太过庞大了,本朝太祖当年也有过这方面的考虑。”吴为听完略一诧异,尔后方才解释道。

“哦,愿闻其详。”李廷栋顿时来了兴趣,在后世人的眼中,朱元璋不过是个大老粗,何曾有过如此尝试。

“本朝立国初年,太祖以“辩贵贱、正名分”为宗旨,按照职业将天下百姓分为:宗室户、官绅户、民户、军户、匠户、灶户、商户、儒户、驿户等,刻意淡化士绅在乡野之间的权威,百姓们甚至可以越级上告地方官员,地方上的官员自然不敢大肆搜刮百姓。”

“可本朝享国两百余年,随着朝廷的户籍制度名存实亡,士绅们早就在乡野之间兴起,一切又回到老路子上去了。”吴为不无遗憾的说道。

“民如水,可疏不可堵,本朝太祖纵然天纵之才,可人不是牲口,不是一个小小的户籍能固定死的,想法虽好却不切实际,再说让权力放任自由,也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屋子里面就只有自己和吴为,李廷栋说话颇有些肆无忌惮。

“大人倒还真是心直口快。”吴为闻言也是无奈的摇了摇头,虽然觉得朱元璋的政策颇为不妥,可还是第一次有人如此直白的说出来,不过对李廷栋对自己的知无不言不知是该高兴还是无语。

“一切还是要回到我以前和你说过的那个法制上来,法律是权力最好的藩篱,也是权力最好的保障,将散落在士绅小吏们手中的权力收回来,再用法律的手段将这些权力放下去,如此方能将这天下所有的臣民纳入到朝廷的管辖之内,方能集中天下所有的资源去剿灭反贼、抵抗建奴。”

“当然改革肯定会带来阵痛,朝廷短时间内必然要增加一部分基层官员的俸禄,可带来的好处将是无法想象的。”李廷栋憧憬的说道。

“希望这一日能早日到来吧。”吴为的眼光远超这个时代的普通人,李廷栋稍一点拨他就立即明白了这期中的奥妙,大明亿兆子民,胜反贼十倍胜建奴百倍,若能将这亿兆百姓的有效的驱使起来,何愁这建奴不灭,何愁这天下不安。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咱们还是先从这小小的太和开始,我打算将这太和县衙的职位先定岗,确定每个岗位的工作职责,然后按岗位确定合适人选,当然这些人上岗之后也不是一劳永逸的,必须建立一个有效的考核机制,优胜劣汰,不合适的就滚蛋,如此一来就能剔除那些冗余的岗位,淘汰那些无法胜任工作的吏员,你看如何?”李廷栋想采用制度化标准化来管理这个太和县衙。

“太和刚刚经过杜桑林一事,正是百废待兴之时,大人借这个机会整顿一下吏治是好的,不过此事事关重大,务必考虑清楚,否则一旦引起小吏们的抱团抗议,则有些得不偿失了。”吴为小心提醒道。

“这个我知道,我先理出个章程出来,咱们商议一下,如果可行咱们再施行。”李廷栋知道吴为的担心不无道理,改革必然会引起一部分人的抵抗,如果打击面太广,那这改革想推行下去就太难了。

李廷栋说干就开始干,虽然大明朝的知县是第一次当,可华夏的官场向来是一脉相承,明朝官场存在的种种问题,四百年后的官场依旧存在,只是经过无数政治精英的努力,有很大缓解而已。

李廷栋作为后世官场的一份子,自然深谙这其中的关键,当即将自己脑海中的种种想法一一列出,再根据太和县官场的实际情况稍加改进。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