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如此,那我不妨就考校你一番。看看你对儒家经典的理解如何。虽说我对此并未多少习识,但我想提点一下你应该还是可以的。”许靖看着士干的态度,点点头表示还是满意。
“那就还请文休不吝赐教了,我还有些事,就先失陪了。”见许靖算是答应收士干为徒了,士燮也放下心来。如今见许靖打算考校士干,也不做多留,找了借口便离开了。
士燮明白,只要许靖答应下来,要不了多久,苍梧士家的名号便能在中原响起来。
昔日他求学时,老师喜欢将他们带到各个地方讲学。其实他知道,讲学是假,真正的目的是让各方之人认识他这个徒弟。时间久了,就是没有名气,也能多多少少沾一点声望。
所以,更何况如今此人是名震海内的许靖。就算自己不能有多少声望,最少士干这边肯定会受益颇丰。
“呵呵,季才啊,这《论语》你可曾习得?”士燮走后,许靖也不做太多的废话,直接开门见山,用最常用的开始了考校。
“年幼时曾被家父要求强记,而今依旧记忆犹新。”开什么玩笑,别说现在的改过一遍的《论语》,后世那修改了几遍的《论语》他都记得。
“哦?既然如此,你觉得这《论语》如何?”许靖问道。
“没有什么感觉,只是觉得里面一些思想好像和道家思想相同。”士干想了想,说道。
“不错,眼光道很独特,里面确实是掺杂了一下道家思想。不,应该说是融合了一些其他学派的思想。”士干的话,让许靖眼前一亮,点点头为他解释道。
“起初景帝之时,朝廷上下最流行的是齐国时的黄老的学说。后来北羌,匈奴来犯,武帝为了要征讨匈奴,召各大学派商议。当时不仅道家不支持他,就连各家学派都不支持他,唯独只有儒家支持他。”
“只是这匈奴来犯,不想打也必须要打。武帝为了统一朝内声音,自然是要罢黜反对的百家,尊倡支持他的儒术。”
“不过这样做对朝内的影响太大,届时董仲舒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不过为了减少推广的压力,董仲舒通过融合的方法,统合了道家,法家,儒家等一些学派的学说。《论语》就是当时的代表作品之一。”
“如果没记错的话,这应该是道家和儒家第一次融合吧。”闻言,士干插了一句。士干记得,之后在宋朝时,道、儒、佛三家会再次融合。三个思想之间互相渗透,相互交融,而最终的目的,就是是更好的为朝廷,为皇帝服务。
“季才说的没错,这就是第一次融合,但影响确实极大。”许靖点点头,认同了士干的话,但随即又说道。
“不过这些东西,读过也就读过,也就是那么回事。这个东西主要是让我们明白,皇上需要什么样的理念。至于儒家的壮大,直白的说就是依附于皇上。所以记一记主要是让你明白自己所处的立场即可。具体是个什么立场,季才可能猜到?”
“立场?我想应该就是政治立场吧。忠于君,忠于民。”士干想了想道。
“哈哈哈,然也。其他学派之所以没落,是他们一致坚持保留自己的‘自主’性,总是去想着去改变皇上的思想。只有儒家最聪明,直接将自己和皇上联系起来。久而久之,那些固持己见的各家学派,只能随着历史而湮灭。”听得士干的回到,许靖大笑一声,解释道。
“只是按老师所说,我们学习这些儒家书籍有什么用?”士干无语,照许靖这么说,儒家就真的是一无是处了。
“也不是说没用,只是每年廉举时都要用到。这么给你说吧。”面对士干的提问,许靖摇摇头,为他解释道。
“每年朝廷都进行推荐,或者主动向征辟乡间名士,直接入朝为官。廉举,就是考察一个人是否拥有一点政治能力。而儒学就是,仅仅是入仕的基础要求。入仕后,你还要学习很多关于政治手段的知识。”
“然后朝廷会根据你的能力擅长来给予你官职。可以说,你只要不傻,最低就可以当一个县令。”
“如何?季才可明白一些?”讲完这些,许靖才看向士干,缓缓问道。
“多谢老师教导,季才受益匪浅。还请老师授我儒学。”士干连忙起身,向许靖行一大礼。
“哈哈哈,你很不错。既然你诚心求学,我许某就收你为徒。”许靖点点头,算是接受了士干的拜师。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