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徽为人清雅,学识广博,有知人之明,并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卧龙、庞统凤雏等人,受到世人的敬重。
关于司马徽其人,有个“好好先生”的说法,此人对事情,一向都说“好”:
司马徽从不说别人的短处,与人说话时,从来不问别人的好恶,都说好话。
乡中曾有人向他问好,他回答说:“好”。
有一次,有人告诉司马徽自己儿子的死讯,司马徽便回答说:“很好”。
司马徽的妻子知道后便责备他:“人们认为您有高尚的道德,所以告诉您。您为什么忽然听说他人的儿子死了,而对他人说好呢!”
司马徽回答说:“您的话也很好。”
因此在明代时,司马徽被人们称为“好好先生”,成语“好好先生”由来于此。
后世将“好好先生”一词多用于指代不坚持原则的人与对谁也不敢或不愿得罪的人当然,这所谓的“好好先生”以及世人对司马徽的评价,属于误解,他之所以对一切事情说好,志在向人们说明,世间没有什么事情是不可以接受,不可以说“好”的,属于一种表征,但是时人不明,后世的人也不理解他,以为他是一个什么都说“好”而没有主见和原则的人,这对他的人品属于一种“误解”。
在举荐人才上,司马徽有着非常光彩的经历:
司马徽与荆州名士庞德公等人以及流寓到襄阳的韩嵩、石韬、孟建、崔州平等道友均有交往,关系甚密,他视庞德公为兄长,被庞德公称为“水镜”。
汉末士人大多追逐功名,各奔其主,而诸葛亮、庞统却隐居在襄、汉之间,淡泊名利,不轻易投靠他人,司马徽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庞统。
后来,依附刘表、屯驻新野的刘备前去拜访司马徽,并和司马徽讨论世事。
司马徽对刘备说:“一般的读书人和见识浅陋的人怎么能认清天下大势呢?只有能认清天下大势的人,才称得上是俊杰。”
刘备问谁才可以称得上俊杰,司马徽回答说:“诸葛亮、庞统”。
同时,徐庶也曾经向刘备推荐过诸葛亮和庞统。
刘备便以诸葛亮、庞统为军师中郎将。
公元208年建安十三年,曹操南征,刘琮投降,司马徽也被曹操所得,曹操想重用他,但司马徽在此后不久就病死了。
……所以,我的任务来了,除了嫁给诸葛亮,让诸葛亮长寿,儿子诸葛瞻、孙子诸葛尚不要战死之外,对于清雅名士,水镜先生司马徽,我有义务阻止他的病死……当然,不可让曹操得到他,否则,功亏一篑。
诸葛亮曾经在出师表当中说道,“臣本布衣”,说的是在他在隆中隐居时的状态,其实,他来自于官吏之家。
诸葛亮于汉灵帝光和四年181年出生在琅琊郡阳都县的一个官吏之家,诸葛氏是琅琊的望族,先祖诸葛丰曾在西汉元帝时做过司隶校尉,诸葛亮的父亲诸葛珪在东汉末年做过泰山郡丞。
诸葛亮3岁时母亲章氏病逝,诸葛亮8岁时丧父,与弟弟诸葛均一起跟随由袁术任命为豫章太守的叔父诸葛玄到豫章今江西南昌赴任,东汉朝廷派朱皓取代了诸葛玄职务,诸葛玄就去投奔荆州刘表。
直到建安二年197年,诸葛玄去世,诸葛亮才在隆中隐居,而诸葛亮也是在197年去隆中隐居之前,住在荆州,与徐庶还有司马徽认识的。
而司马徽,此时名声已经很大了,他博学多识,精通道学、奇门、兵法、经学,在荆州时与汉末名士宋忠齐名。
荆州南阳人刘廙、襄阳人向朗就曾经是司马徽的学生益州涪人尹默、李仁因为益州只流行今文经学,特意来荆州从司马徽、宋忠学习古文经学。
而司马徽曾经见过诸葛亮几面,听过他说话,虽然从未深交,但对此人印象颇深,导致后来刘备咨询司马徽人才的时候,他在徐庶之后,举荐的便是诸葛亮。
有这一段缘分,加上司马徽的为人,我挽救他的性命,应该算是一段不错的功德。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