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269(2 / 2)任妜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但他又很不典型。

和大多数比较内向的农村孩子不同,何润琪接受采访的过程中,侃侃而谈,并且视野格局远超多数普通18岁孩子。

他否认了自己家是“寒门”——

“我们家有一栋两层的房子,我爸爸是钢筋工,工作很辛苦,但是支撑起了我们整个家庭,我觉得我家就是中国大地上普通农村家庭的模样,不算寒门。”

也否认了考上清华就是“贵子”——

“我觉得自己只是一名学子。”

何润琪还说:

“如果你的父母能满足你衣食住行及求学路上的各项基本需求,那不必把自己的家庭定义为寒门,并以此给自己的发展设限。”

不仅成绩优异、思路清晰,何润琪还懂得爱自己的家人,体恤辛苦劳动的父亲。

这样知书明理的孩子,已经是一个家庭最顶级的“炫富”,何来“寒门”?

父母想得远一些,

孩子出路就多一些

有一个在县城中学当老师的朋友跟我说,她教过的成绩最顶尖的孩子,不管家境如何,一定是来自父母重视孩子个人成长的家庭,并且父母同样积极向上。

为什么举例县城,而不是一二线城市的家庭?

因为县城的教育情况是我国教育情况的基本面,是大多数学生家庭的缩影,最有代表性。

而普通家庭里,家长重视子女,不是特指教育,而是对于孩子更宽泛的、更没有得失心的爱。

有一些孩子的父母,受教育程度不见得多高,但是有着最朴素的观念——读书是孩子最好的出路,所以他们会为了孩子而给自己提更高的要求,去创造更好的环境为孩子铺路。

其实何润琪的父亲就是这样的人。

所谓言传身教,不见得是要有多先进的教育理念,而是家长自己就在为更好的明天而努力。

孩子能感受到父母身上的正能量,就会潜移默化地成为同样的人。

哈佛大学教授帕特南曾组织团队,以数年之功写出著作《我们的孩子》。

该书探讨的,虽然是美国社会日益加剧的贫富差距对孩子的影响,但其中有一个观点,也很符合中国当下的教育现实。那就是“寒门难出贵子”的原因——不仅在于经济收入上,也在于父母能花多少时间精力去陪伴、引导孩子。

不可否认的是,受教育程度较高的父母,会有更多元的教育方法、更成熟的教育理念。

但我们要相信,爱子之情是为人父母最朴素的情感,不管父母学历高低、是不是名校毕业,只要我们愿意尽自己所能给孩子创造好的条件,真挚的期待一定会有所回应。

我想到前一阵被多家媒体争相报道的北大考古女孩钟芳蓉。

她除了同样被贴上“寒门贵子”的标签,还是一个湖南乡村的留守儿童。

当她以总分676、湖南文科第四名的好成绩,选择报考北大考古系时,无数网友劝她报“好找工作、有前途”的专业。

而她的父母却没有对她的梦想指手画脚,顶多担心了一下“学考古是不是要经常在外面跑?我女儿皮肤比较敏感怕她晒伤”。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