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章 缘起(2 / 2)鸣泉先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稍作停顿,文逸道:“你且把腰上的红玉解下来。”

这红玉是文逸在半个月前交给楚怀英的,少年依之照做,将玉佩托在手心。

文逸道:“此物名为‘羲和藻玉’,乃取昆山神玉所炼,为世间至阳之物。难得的是,它与你的体质相融相和,恰能医治疑难疾病。故此,我才借红玉之力,将你暂且救下。

“尔后,我携你上山修炼,直至你身康体健,更胜常人。先前因怕此事扰乱你的心神,影响了修行,所以未尝与你谈起。”

得知家妹与自己同病相怜,楚怀英不免心头悸动,随即问道:“那妹妹她……当下怎样了?”

“不知。那时我也无措,只是为她另外推荐了医者,之后便再未见过。”

略略叹了口气,文逸站起身来,轻拍下少年的肩膀。

“怀英,往事往也。我的卧房桌上有一包裹,你且拿去,下山之后,将内中书信送予令尊,尔后你便无需回来了。”

原来,师父今天之所以古怪,是因为要和自己告别。

楚怀英有些踌躇,接着说道:“师父,我虽然想念家人心切,可若此行离去,又由谁人来侍奉您呢?”

不料文逸笑而摆手,其袍袖迎风,动作十分潇洒。

“我明白你的意思。可你一晃已经十八,需得回去扶持家业了,这也是我和令尊当初的约定,你无需介怀。”

楚怀英又道:“扶持家业……可师父不正是因世事烦恼而隐居蒙山?徒儿以为,像师父一样做个孤云野鹤,方为快哉之事。”

冬日渐升,飞禽翔也。楚怀英这只幼鸟,总归会到离巢的时候。

便在这时,明媚的光辉越过峰峦,洒在文逸的俊朗面庞,竟生起一股无名的仙意。

他合目而语道:

“无所厌离,何从出世?无所欣慕,何从入道?”

这是苏轼的名言。其言下之意,是让少年出游,真正历练一番。

正说着,楚怀英手捧的红玉突然一闪。光芒刹那即逝,好生惊了少年一跳。

望此奇怪情形,文逸的嘴角却泛起一抹微笑,甚至还带点狡黠,“正好,你有朋友叫你一起呢。”

楚怀英惑然地指着自己,“我么?”

虽然少年不时也会到周边的县城中购置物品,结识一些江湖好友,但还从未见有人上山来访。因此,少年觉得难以置信。

“嗯,她就在山下不远。”

文逸的语气甚为笃定,眸子也亮了起来。

“你且安心去吧,有什么想不明白的以后再想,为师另有安排,要去昆仑山一游。

“记住,万事凭心而动。”

言罢,文逸慈祥地望了少年一眼,算作简单的告别,接着拂袖轻挥,施展御虚远行之术。

一缕柔光平地升起,倜然飘入苍穹。

……

这一切发生得太过突兀而古怪,就像是早已安排好的。

待情绪稍定,楚怀英才朝着师父的去处深躬一拜,以表惜别之情。

满腹的疑惑还未消解,少年就已在浑浑噩噩中回至了无奇居小院。躺在自己的那方木塌上,又望着房梁浑浑噩噩了许久。

这一天,对他来说是意义非凡的一天。往后的日子会遇到什么人、什么事,他都一无所知。

左右想也不清,少年索性小睡了一觉。正午醒来,他用清水洗罢脸庞,取得行囊佩剑,便将下山去。

临行之际,楚怀英流连四顾,路旁的古树虬枝招展,林中的清猿啼声凄迷,仿佛都想留住这个老朋友。

可随着脚步推移,山峦渐渐消去,平原取而代之,少年的视野陡然开阔,胸中的气象也有所不同。

冥冥之中,他忽有所感,遂歌一诗曰:

连嶂行相远,清猿泣渐休。

长歌青岁驻,平野少年游。

……

“嘿!”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