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六章 道之所在(1 / 2)枯木禅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资治通鉴》这本书总共300多万字。

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至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年),共1363年。

“大饥”这个词,一共出现41次,平均33.1年出现一次。

“人相食”这个词一共出现33次,平均41年出现一次。

这还是足以载入史书上的事件,不算一些地方县志上的。

《资治通鉴》自成书以来一直被历代君王当做为自己政治服务的工具书,每一位君王都从中学了一肚子的帝王权术、阴谋诡计,却没有人能从中学到一丝为政者悲天悯人的仁义。

这片土地上,几千年来换了无数的主人,每一个主人都只是把这片土地上的老百姓当做了自己的资源,是他们奢侈享乐、穷兵黩武的供给者,又哪里管这些老百姓的死活,而施行的那些所谓仁政,其根本目的也不过只是让自己屁股底下的那个位置更稳罢了。

几千来来,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老百姓,所追求的也不过是活下去,盛世之下还饥一餐饱一顿的,更别说乱世之下。

乱世之下,人连狗都不如。

这片土地上的老百姓经过几千年的战争与灾难,有着极强的忍耐力,他们的要求也很简单,只要给他们吃饱饭就可以。

只要他们吃饱饭,你就是拉着他们造反,也没多少人会跟着你一起。

为什么历史上那些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大都在封建王朝末期,很简单,经过长期的土地兼并,老百姓自己都活不下去了而已,那还不造反嘛。

至于金銮殿龙椅上会坐着谁,是人,是狗,是猪,都不是他们所关心的,对于他们来说只要能吃饱饭顺带着娶个媳妇传宗接代就足矣,至于皇帝是谁,对他们来说就是换个对象缴税,缴税的力度大不大,仅此而已。

……

回府的路上,没有来时那么焦急,弘晳一行人慢慢走着。

经过与施世纶的交谈,弘晳安静的坐在马背上想了许多。

经过白天的事情,他在思考:自从穿越而来,他在这个世界的追求是什么?

古代人自有一套他们自己的价值体系,与人生追求的目标。

皇帝呢,追求的不过是文治武功,千古留名,为自己一家之天下,能够传承万世。

文臣呢,追求的不过是青史留名,上报君主知遇之恩,下可封妻荫子,光宗耀祖。

武将,追求的是为国尽忠,封狼居胥,战死沙场,马革裹尸而还。

而自己呢?

南怀瑾大师曾言:人生的最高境界,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大度看世界,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脑,从容过生活,三千年读史,不外功名利禄,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

前世的自己只不过是个普通人,做不到南怀瑾大师口中那么完美,自己也有追求功名利禄之心,也有功成名就后,享受诗酒田园的梦!

穿越而来,自己贵为皇室宗亲,不用像普通老百姓一样为生存发愁,加上刚做起来的买卖,挣的钱也足够自己享乐。

可扪心自问,自己的道在哪里?

弘晳发现自己也很困惑,有一种拔剑四顾心茫然的感觉。

是杀了康熙皇帝,然后恢复汉人江山实现正统?先不说自己杀不杀得了康熙皇帝,只怕杀了之后,自己也会被那些人碎尸万段,挫骨扬灰。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