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十四章 解开芥蒂(1 / 1)官笙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崇祯愣了下,笑着在小桌前坐下,而后打量着上前坐下的李邦华。

这位,虽不是东林党人,但却是言官出身,神宗朝的国本之争,他是得力干将,神宗皇帝威胁要斩他,他怡然不惧,坚持国有长子,福王就藩,硬刚了神宗皇帝十多年。

国本之争的结果,就是福王出京,就藩洛阳,崇祯的老爹,泰昌帝的地位得到保证,神宗驾崩后,顺利登基。

崇祯观察着李邦华,李邦华虽然躬身低头,也在暗暗打量,思索着这位年轻的新皇帝。

朝廷的酷烈党争他是知道的,京城发生的一系列事情,他一路上听到不少,心里有不少疑虑。

崇祯并不着急说话,等曹化淳上茶后,他拿起茶杯,慢慢喝了一口。

李邦华心头疑虑更多,想的也有点多。

年号为崇祯,崇敬坚贞之意,也不乏重振之意,陛下是有心革除弊政,重振大明吗?李邦华暗暗想着。

这种期待,他在泰昌,在天启身上都有过,只不过全是昙花一现,转瞬即逝。

“皇爷,吏部尚书王永光,户部尚书毕自严,都察院左都御史曹于汴,户部前郎中杨嗣昌,大名知府卢象升,游击将军曹文诏求见。”曹化淳从外面进来,说道。

崇祯点头,道:“让他们进来,对了,多加几把椅子。”

说完,崇祯看向李邦华,笑着道:“有些事情,要与众位卿家一起说说。”

李邦华躬身,没有言语,心下却是好奇与疑惑。

不多久,六个人从外面进来,崇祯不等他们见礼,摆了摆手,道:“坐下,朕有些话,要与诸位卿家当众说个清楚。”

“谢陛下。”一众人各有表情,陆续在椅子上坐下。

崇祯看着这一群人,心里暗自点头,这就是他的班底了。

见着一众人疑惑的目光,崇祯便道:“人差不多齐了,开始吧。朕知道,一些卿家心里还是有不少疑惑的,朕今天一并说说,咱们一起一心做事,同心同德,不带心里疙瘩。”

七个人躬身,他们或多或少,心里对崇祯关于魏忠贤的一系列安排有疑惑,甚至是不安。

铺垫了这一句,崇祯直接道:“最为重要的,就是魏忠贤与阉党了,对魏忠贤与阉党,朕看的十分清楚,适当的时候,朕会处置他,阉党的卑劣之人,也不配位列朝堂。这一点,诸位卿家无需怀疑。”

曹于汴,王永光,毕自严还好,崇祯这些话,主要是说给李邦华与杨嗣昌,卢象升,曹文诏听的。

李邦华一直绷紧的脸色,稍许放松。

在这里,几乎都遭遇了阉党的迫害,对阉党充满了忌惮与厌恶。

“对于内阁,朕的意思是,暂时不要动,”

崇祯知道这也是众人心里的顾虑,道:“频繁更换朝臣,对国事,对民心都是不利的。今后六部直接向朕禀报,绕开内阁就是。”

王永光三人是知道的,李邦华若有所思,没有出声,神情更为缓和。

崇祯注意着李邦华的表情,道:“总体来说,朕要维持朝局的稳定,不要大拆大建,不要人心惶惶,不要酷烈的党争,朕需要时间来对国事进行梳理,对弊政进行分析,需要时间来理清内内外外的诸多事情。”

几乎在场的所有人,脸色有着清晰可见的缓和变化。

原来如此。这是杨嗣昌的心声。

他明白了,眼前的陛下,是需要时间,不希望被魏忠贤与阉党的事,或者是党争拖累手脚。

卢象升,李邦华暗自点头,心头的一些困惑与压抑,得到了疏通。

崇祯将一众人的表情尽收眼底,微笑着道:“阎鸣泰,去年林丹汗入侵,他弃城逃跑,林丹汗退去,他又跑回去说什么收复,这些朕都知道。为什么不处置他,要留着他?这件事的解释,朕明年给你们。对于允阎鸣泰为魏忠贤请功的那道奏本,是朕故意在抬魏忠贤,既有稳住天下阉党,尤其是辽东的意图,还有一个,过几天,你们也会知道。就是一句话:朝廷要稳,朕与诸位卿家需要时间。”

“臣等明白。”一众人心头长舒一口气,纷纷躬身。

他们已然了解,他们身前的年轻陛下,对阉党,对朝局,对国政有着清晰的认知!

这是他们想要的,他们痛恨阉党,痛恨阉党把持朝政,将大明搅和的乌烟瘴气,阻碍了他们的报国之心!

崇祯看着毕自严,曹于汴,又看向杨嗣昌,卢象升,见他们神情没有之前那么紧绷,眼神最后落在李邦华身上,道:“李卿家,有没有什么想问的?”

崇祯话音落下,一众人都看向李邦华。

这位是即将上任的兵部尚书,大明立国之初的五军都督府已经废弃,兵权都在兵部。

李邦华见崇祯问话,稍稍沉思,躬身道:“陛下,若想整顿兵务,臣恐有诸多困难。”

崇祯随手拿起茶杯,道:“朕与毕自严三位卿家谈话,从来不曾有忌讳,大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李邦华躬着身,顿了片刻,声音沙哑又稚嫩,道:“臣认为,兵务有三要,一为人,二为制,三为饷。一者,行伍中人,参差不齐,人心涣散,所领军队更是驳杂,可堪大用的,寥寥无几。二者,我大明卫所林立,废弛多年,已不堪用。各地的军队,多为临时征调,募集。内臣,巡抚,总督,督师,总兵,招讨等等名目繁多,相互交错,彼此制约,平乱越乱,辽东溃败,多半源于此。三者,朝廷国库空虚,所欠粮饷累计超过千万,地方募集超过七成,长此以往,必酿大祸”

崇祯的茶杯抱着手里,面色平静,目光一直看着李邦华。

李邦华说的这三点,都是在要害处。

大明的诸多将领的兵败,绝大部分是败在自己人手里。

大明军制已经废弃的彻底,几乎所有的军队,已经不是正规建制,出处并非是朝廷,而是领兵之人的自行募集。

至于军饷,这是一大痛点,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三大饷,就是因为大明朝廷没钱,区区几十万两,仿佛已令大明费尽力气,耗尽元气。

李邦华话还在说,包括崇祯在内,毕自严,王永光,曹于汴,杨嗣昌卢象升,曹文诏都在思考。

不管是人,是制度,还是钱粮,都不是简单的事。

崇祯看着一众人的表情,拿起茶杯,又喝了口,等李邦华话音落下,而后笑着道:“朕听出来了,李卿家还是有顾忌,没有说透,那朕来说说朕的想法。”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