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他这也不算是滥用权利,即使宇文邕知道,宇文邕不但不会责怪他,反而会表扬他。
他清楚的知道宇文邕为了实现他的野心,进行了很多改革。
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抑制宗教发展,从宇文邕改革之后僧人都不允许穿这种黑色缁衣,普通僧人只允许穿黄色纳衣。
在南北朝时,当时的显学不是儒家,更不是道家,而是佛家。
长期的战乱导致人们非常需要一个心灵归宿,而佛教可以很好的实现这一点,故在南北朝时期成为显学。
皇帝萧衍本来只想通过佛教稳定社会,然而随着他对佛教的深入了解,萧衍成了佛教的忠实粉丝,曾多次入寺庙当和尚,每次都得朝廷花费重金才从寺庙赎身。
皇帝都这般信佛,上行下效,普通百姓就更加信佛。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虽然四百八十是虚指,但是说的还是太保守了,南朝寺庙少说几千座。
佛教不仅仅是在南方盛行,其实在北方更加盛行,北方遭受的战乱比南方更多,人们内心更加空虚,急需找到精神上的慰籍和寄托。
这种情况下,北方的佛教发展其实比南方发展的更加迅猛,北周和北齐加起来有三万多座寺庙。
仅北周一地就有一万多座寺庙,北周有接近四分之一的编户人口都沦为佛籍。
而寺庙不交税并且享有免租调的特权,全国接近四分之一的人口不能为国家提供税赋和兵员,这对任何一个国家来说都是巨大的压力。
在这种情况下,“灭佛”势在必行。
不同于拓跋焘的暴力手段灭佛,宇文邕灭佛的手段更加平和,毕竟宇文邕是文化人。
为了解决佛教发展势头过猛的问题,宇文邕做足了理论上的功课,在还没亲政前就开始准备。
亲政后宇文邕就开始以“求兵于僧众之间,取地于塔庙之下”为目标,着手处理佛教,但是有一个问题,他不知道该以什么理由禁佛。
宇文邕想出一个非常狡猾的办法,他不知道佛教的弱点,但是佛教的老对头道教肯定知道佛教的弱点。
正所谓最了解你的往往是你的敌人。
就这样,他举办了一场辩论,让佛道两家相互辩论。
道士张宾虽然辩赢了僧人释智炫,但是他们在辩论的过程中都攻击对方“不净”。
这下宇文邕终于找到了借口,于是他将佛道两教一并以“不净”为借口,将两教明令禁止。
宇文邕不愧是文化人,坏点子就是多。
宇文邕终于达到了他的目标,北周境内的寺庙数量大量减少,大量僧奴被释放到社会上,北周的劳动力人口大幅度增长。
当然仅仅这样还无法实现宇文邕的目标,为了实现心中宏伟的理想,他又采取了一个政策,对府兵制进行改革。
早期的府兵制对于兵员有很严格的要求,只能豪强才能成为府兵,经过宇文邕的改革平民也能担任府兵。
并且成为府兵后,将会脱离县籍,进入军籍,成为皇帝的侍官,直接受皇帝的领导。
宇文邕通过这种方式加强皇帝的兵权。
并且百姓在担任府兵期间,这一户人都是免税的。
府兵的社会地方大幅度提高,人们以成为府兵为荣。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