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就像现在,余胜在得知自己有了制作牙粉的工艺之后,那是立马发现了商机。
要知道现在余胜所处的时代,在没有刷牙小工具时是怎么办的?当然,不至于用手指细细长长的去抠……
不过余胜这里觉得可以科普一下,其实手指揩齿有相当久的历史,魏晋南北朝时期已经出现。古代敦煌壁画中有一幅劳度叉斗圣图,画中受戒者左手拿一长颈漱口瓶,用右手食指揩前门牙,非常形象的描绘了手指揩齿法。
而余胜现在所处的时代,用的是布条揩齿。
布条揩齿其实是手指揩齿的进化版,就是用小布条缠绕在手指上来擦洗牙齿。这个小布条还有专门的名字——揩齿巾。
而余胜晓得往后还会有什么晨嚼齿木。
用小树枝、嫩枝条来揩齿是从佛教传入后流行开的,“晨嚼齿木”就是用植物枝条来揩齿。《南海寄归内法传》中记载
每日旦朝,须嚼齿木,揩齿刮舌,务令如法。
这里说一个一个冷知识:观音菩萨的标准像是左手拿净瓶、右手持柳枝,这是佛教徒修行科目的真实写照——晨嚼香木,口漱清水。
没错那是用来刷牙的,当然后来有了很多引申含义……
不过说真的,光有“牙刷”怎么行,牙粉、“牙膏糊糊”应有尽有。
牙膏糊糊。实际就是用各种药材熬煎成膏状,搭配前面说的各种器具刷牙。南梁刘峻在《西岳华山峰碑载口齿乌髭歌》中写道:
猪牙皂角及生姜,西国开麻蜀地黄。
木律早莲槐角子,细辛荷叶要相当。
青盐等分同烧煅,研熬将来使更良。
揩齿牢牙鬓发黑,谁知世上有仙方。
用大白话说就是,取猪牙、皂角、生姜,开麻、蜀地黄、木律、早莲、槐角子,再取等量的细辛以及荷叶,取等量的青盐一同来烧,研磨煎煮,将这种药物抹到牙齿上能够固齿,具有使头发与胡须保持乌黑的功效。
紧接着就是余胜现在能做的中药牙粉。
唐代医学家王焘在《外台秘要》中记载了“升麻揩齿方”:
升麻半两,白芷、蒿本、细辛、沉香各三分,寒水石六分,研,右六味捣筛为散,每朝杨柳枝咬头软,沾取药揩齿,香而光洁
这份医书记载的“中药牙粉”可以看做现代药物牙粉的前身,使用起来香而光洁。
而且古人刷牙还是每天进行的,保健意识比我想象的要不错。
余胜其实对于古代的牙刷普及到什么程度,多少有些了解的。
可以说货郎和店铺都有售卖。
据南宋吴自牧《梦粱录》记载:
并挑担卖油,卖油苕……刷牙子、减装……
临安城中的货郎沿街叫卖日用杂货,牙刷是其货担上的常供货品之一。可见在当时的古代,刷牙应当是百姓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梦梁录》中还列举临安的著名店铺,“凌家刷牙铺”和“傅官人刷牙铺”也在其中。还讲道,
盖杭城乃四方辐辏之地,即与外郡不同,所以客贩往来,旁午于道,曾无虚日。至于故楮羽毛,皆有铺席发客,其他铺可知矣。
杭州作为当时最大的商品交易中心,跟现在的义乌小商品市场差不多,店铺主要面向各地批发各种商品,足以证明当时就有了刷牙的风气。
而且甚至于不刷牙会被嘲弄。
到了明清时期,刷牙已经得到了相当范围的普及。冯梦龙的《黄山谜》一书中收录了一首戏谑村妓的山歌《黄莺儿·村妓》:
茅屋学铅华,髻了边,插野花。田郎各个拖来耍。溪边浣纱,丘中种麻。三升麦子真高价,这娇娃,吴城香刷,从未溅君牙。
这首山歌的末句,明显是在嘲讽村妓不刷牙。因为不刷牙而遭到嘲讽,由此反证刷牙已经相当普及了。
那么余胜觉得自己这个生意其实是有搞头的。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