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期也不用着急搞多少人,两院加起来百来个能运转起来就行。
他们的任务是协调各行各业的资源、知识,尽量降低重复开发、无效发明的出现率。
这些人凑起来后,就有了科学院的第二个任务,人尽其才。
院士肯定是在技术和知识上做出突出贡献的人,要他们全年去折腾企业协调也太过于浪费,很多人自身可能也没多大兴趣。
科学院应该有一批先进实验室,发挥院士们的才能,至于团队,院士哪来的就上哪找人。
例如风洞实验室,现在是蓝天重工自己负责建造和迭代,这家企业是官方全资还好点,飞行器设计院那种私企合营的,建个亚音速的还行,跨音速和超音速的负担就过于巨大了,可能积累几十年才舍得凑一个出来。
有了科学院,就不用到处找门路去搭蓝天重工的便车,直接拿模型找科学院吹风即可。蓝天重工也可以解放这部分研发和建设力量,用来干点正经事。
最后是未来发展。
要造出复杂度足够高的东西,必然要走向跨学科、跨门类的资源整合路线,合理的方向在哪,缺什么样的实验装置,都可以在科学院的机制下解决。
任务、实现方式都有了,接下来就是具体搭建起来。
之前空中堡垒的建设,也协调了一系列厂家的研究力量,参与进去的部分行政人员,算是有这方面的经验了。直接把他们调去科学院,还是做行政工作。
初始场地,就放在小熊城。
小熊城是一座活的城市,王齐一个人画些图纸,就能开出个特殊单元,甚至可以放到水下。
但也因为小熊城是活的,甚至有魔力,一些需求高精度的实验也无法在这里设置,只是作为一个早期办公场所。
至于科学院的本体,开会后决定丢到萤火城和东部军事机场之间的山区里,具体要等院士们慢慢沟通一步步建设。
建设准备工作,则由铁路局下属的建筑公司负责,反正他们现在也只有一点铁道维护工作。比起新入籍的那些建筑队,铁路局的建筑队更擅长打洞,山体本身就是很好的干扰屏蔽器,不打洞可惜了。
筹备科学院搭架子的过程中,还有意外之喜。
研究院的四级防辐射实验室,已经提取出了两种辐射物,铯、镭。
放射元素,是了解宇宙奥秘的捷径。
例如铯有几十种同位素,其中最具意义的是133稳定态、134、137三种同位素,其中137的半衰期太短,自然界几乎不可能存留,只能通过裂变反应产生,
通过研究放射性的物质在自然界中的比例、半衰期、化学性质,就能知道这个宇宙的稳定度如何。
虽然现在的人早不知道李想老家的物理基本状态,不过差异明显到王齐这个外行都能看懂。
使用由魔术装置过滤出来的纯净魔力刺激,经过两个月的长时间不间断实验,发现目标放射性略有提高。具体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达到平衡,但放射同位素的比例会被魔力改变已经被证实。
意思是流放地的放射物质可能非常多,说不定造出盖格计数器就会哔哔哔狂响。
所以从李想老家过来必须要经过改造,是因为辐射量太高?
总之先研究着,到这一步,还属于基础研究的范畴,距离实用还远得很。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