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八章 黄河雨夜(1 / 2)吃瓜的猹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陆逊的突然横插一脚,让诸葛亮都有些措手不及。

诸葛亮很清楚,东吴和大汉之间,只是表面和谐相处,实则互相提防,暗潮涌动。

在吕蒙白衣渡江,背刺关羽之后,二国实际上已经是互为仇寇,刘备在夷陵惨败,更添一笔血债。

诸葛亮不过是在亡国的危难关头,出于现实的利益考量,才不得不向昔日的仇寇主动示好结盟。

很简单的道理,汉、吴两个弱小的国家,只有联起手来,才有能力共同对抗一个强大的魏国。

即便是大汉北伐成功,收复长安。天下魏强而汉吴弱的局面,并没有本质的改变。

西北边疆之地,胡虏横行,不服王化,关中也是战乱频繁,多年不得安定,整個雍州能纳入编户齐民的人口,甚至不如魏国一个大的典农中郎将辖区的屯田民。

所以,诸葛亮才认为,吴、汉联盟的合作基础,并没有改变。

而这一次战争发动之前,双方约定好的瓜分北荆州的计划,也是充分考虑了彼此的利益。据说陆逊将诸葛亮的提议送往武昌,孙权完全没有提出任何反对意见,便欣然同意。

可谁能料到,战场形势瞬息万变,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

周默一把火烧了洛阳宫,曹叡北逃,曹真军团彻底失败,天下震动。

这标志着一强二弱的三国基本格局被打破,也让孙权这位政治嗅觉敏锐,从不给自己背负道德压力的三国顶级玩家,再次选择了出手。

在这个问题上,孙权有着自己的考量。

在他看来,倘若一统天下的是魏国,到时候给魏国称臣,这没什么大不了的,孤又不是没有干过?

但若是让刘阿斗问鼎中原,这事就难办了。不是孙权拉不下脸皮来当什么大汉吴王——事实上他完全没有这方面的心理负担,而是他心里很清楚,自己手上有关羽一条命和刘备半条命的血债,到时候人家来讨,自己不死也得脱层皮。这大汉吴王的位置,根本不可能像大魏吴王那样坐得安稳。

所以这样的事,最好不要发生。稍微露出点苗头来,就得给他掐灭喽。

对于陆逊的咄咄逼人,诸葛亮也没有浪费什么口舌,在道德上对他进行谴责。

没有这个必要。

在这个纷纷乱世,纲常沦丧,站在道德的高地并不能取得分毫实际的领土利益,何况人家也不在乎。

唯一能谈的,就是用利益来交换利益。

陆逊想要的,是整个北荆州,即襄阳,南阳,江夏三郡。

给了,我帮你诸葛亮拦住王凌在许昌的三万大军,允许你心无旁骛地拿下司马懿,占据洛阳。

不给,我陆逊的五万大军,就帮王凌援救司马懿,收复洛阳。到时候,你兵败如山倒,只能退回长安,荆州也自然不会有的你份儿,还是我东吴的。

面对这样苛刻的条件,诸葛亮当然没有答应,也不可能答应。

合着我汉军追着啃司马懿这块硬骨头,从南阳追到洛阳,付出这么大的代价,死了这么多人,最后让你东吴摘了桃子?

没有司马懿主动放弃南阳,你陆逊凭什么能来到这里?

但是,倘若直接拒绝,引发的后果也不是汉军能够承受的。陆逊说到做到,一定不会含糊。

唯一值得欣慰的是,在背刺这方面,陆逊至少比吕蒙要像个君子,最起码,他提前通知了。

诸葛亮思忖再三,决定采取拖延战术,先稳住陆逊。

“伯言啊,不是我不愿将南阳让给你们东吴,而是这件事关系重大,还请容我回去和臣僚们商议一下,再给你答复。”

“几日可答复?”

“二十日。”

陆逊笑了笑道:“若需讨论这么久,效率也太慢了。我军补给线太长,军粮也不甚多,撑不了二十日啦。最多能给你们五日。”

“南阳郡清阳,宛城,新野都有曹魏屯粮没有来得及撤走,我之前派了些人在看守呢,伯言自可派人去取,足以补充贵军军粮。十日,不能再少了。”

其实诸葛亮派的这些看守,尤其是屯驻宛城的一千多人,早被陆逊派人给撵走了,鸠占鹊巢,他如何能不知?

但最起码诸葛亮这话,是承认了二国目前还是盟友,间接也默认了东吴占了南阳这些城池的事实。

“孔明,你可太会讲价钱了,汝兄长是我至交好友,他可不及你分毫。”陆逊哈哈大笑,“那就十日,十日之后,你我再来此地会面,你可千万要记得来啊,一日也不能再拖啦。”

诸葛亮摇着白羽扇,欠身微笑,心中却想:

“别小看这十日,陆伯言。十日之后,形势可就大不一样了,此役谁能笑到最后,尤未可知也。”

带着满腹的怒火,诸葛亮回到洛阳前线大营,又得知司马懿已经开始退军的消息,自是大喜,于是开始抓紧时间逐步入驻洛阳,并进行最后的部署。

当下最紧要的,是重新调配全军,调整到一个舒服的姿势,不能再把屁股朝向东吴了。

十日之后,即便司马懿撤军之后卷土重来,诸葛亮也丝毫不怕他们。

昔日董卓被关东联军吓得焚毁洛阳,跑去了长安,自此汉之都城,就从未再回到过洛阳。

今日我诸葛亮就让天下人瞧瞧,我大汉又回来了!来了,就不走了,谁胆敢来犯,那就来试试!

……

成皋县黄河岸边,已成一片汪洋大泽。

一艘船上,马谡向周默汇报着最新的情况:

“丞相说,司马懿此次撤军,是分批走不同的道路。但由于其撤退多挑半夜时间,行踪隐蔽,所以哪路是虚,哪路是实,以及司马懿本人会走哪条路撤退,实难分辨。”

“不管他司马懿本人会走哪路。魏军的辎重军粮,一定会走水路撤退。”周默道。

“没错。”马谡道,“我正要说,我军在孟津北岸,已经观察到魏军的辎重装船,似乎很快就要出发了。考虑到时间差,他们现在已经出发,也不是没有可能。”

关兴道:“距离我们炸毁堤坝已经两日了,魏军会不会知道我们这边的消息?”

“知道或者不知道,都没有区别。”周默道。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