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十二章 弃子(1 / 2)吃瓜的猹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洛阳。

魏军十万大军分批撤退之后,只留下一地的狼藉。

曹叡最早逃亡之时,走得匆忙,很多人都没来得及一起走。

可以想象,就连三公级别的钟繇、华歆、王朗等人都因为撤退迟了一步,便被周默截胡俘虏,更不用说其他的一般官吏贵人了。

诸葛亮大军围城数十日,洛阳城中人心惶惶,盗贼横行,即便是达官显贵,日子也格外难熬。

这一次司马懿撤军,洛阳城中的达官显贵们自然都再明白不过,这一走,可能就再不会回来了。

所有人都在思考一个问题。

是做一个忠臣,追随旧主人前往邺城,还是做一個识时务的俊杰,留下投靠新朝廷。

两个字,去还是留?

这个问题的答案也很简单,一看屁股,二看利益。

姓曹姓夏侯的,自然是走。在曹家这里你是人上人,在刘家那边你屁都不是。

与曹魏政权深度绑定的高官们,自然是更希望走。好比一棵大树,根子已经扎得太深,硬要拔起来,不死也伤筋动骨。比如钟繇、华歆、王朗三个老家伙,就属于这一类。

根基尚浅的中低层官员,则主要看出身。三河、南阳,乃至关中、陇西出身的官员们,通常是更愿意留。

而老家在幽州冀州的官员们,不光是希望走,更是把这次败退“迁都”当成了一次难得的机会。

邺城在河北,曹叡若想重振山河,便不得不更加重用河北籍士人。

司马懿的命令,更简单。

所有人,都得走。

不光是军队要撤,所有官员,一个不能留下,都要走。乃至百姓中的豪富人家,能走的,也尽量走。

有谁不愿走的,无论地位高低,家境贫富,一律由执行的兵士全权决定,只求效率,哪怕出了事杀了人,也一概免责。

但是,面对诸葛亮的攻势逼人,司马懿撤得十分仓促匆忙,来不及仔细搜捕。

即便举起了屠刀大开杀戒,很多人知道躲两天就没事儿了,还是冒着生命危险,想尽一切办法东躲西藏,逃避追捕。

以至于这道命令很难执行到位。

司马懿终于撤走了。

而洛阳的人们,正躲在犄角旮旯里面,静静地期待着新主人的到来。

诸葛亮在司马懿撤走的第二日,便命全军加紧进攻洛阳,由于司马懿留给邓艾的军队远非精锐,本来就是用作炮灰的。

所以在汉军火力全开的猛烈攻势之下,邓艾根本不能抵挡,只坚持了一日,便退出了洛阳,前往城东郊外几处险要之地布防去了。

姜维则紧咬着邓艾不放,已经杀出了洛阳城东。

就在姜维和邓艾还在激烈交战的时候,诸葛亮亲率大军,从城南走永桥,经宣阳门开进了洛阳城。

放眼望去,内城中一片萧瑟,周默焚毁的殿宇废墟遍地都是,而司马懿退军之时,也带走了他能够带走的一切。

唯独来到西外郭城的白马寺附近时,数不清的贫民百姓们都站了出来,主动组织起来,欢迎汉军进城。

“有了百姓,也就有了一切。”诸葛亮道。

然而,半日之后,便陆陆续续有原本效力于魏国的士人官吏,从各自的藏身处出来,来向诸葛亮投诚。

诸葛亮十分欢喜,一一接纳,将他们暂时安顿起来。

“洛阳拿下,是我军伟大的胜利。但各位万不可松懈分毫,因为战争还远没有结束。”诸葛亮在军议上道,“接下来,陆逊一旦知道我不答应他的条件,势必与我们反目成仇,倒戈来攻,甚至于,他们还可能与魏军勾结。我们还要面对更加残酷的局面。”

“曹叡放弃了洛阳城,司马懿也放弃了洛阳城,但我们决不能放弃。因为守住洛阳城,就是守住汉室,就是守住人心!”

稍加安顿之后,诸葛亮便开始紧锣密鼓地筹划防御洛阳。

老实说,诸葛亮自己也并没有十足的把握,能够在吴国和魏国的联手进攻之下,守住这个残破的洛阳城。

若能有的选,诸葛亮实在是不愿意和陆逊反目。哪怕多给东吴一个县两个县,作为权宜之计,也不是不可以接受。

但将全部荆州新得到的土地拱手让给东吴,诸葛亮是绝不可能接受的。

因为这背后折射出孙权出尔反尔、趁人之危、贪得无厌的嘴脸,实在是令人厌恶。

诸葛亮明白,从陆逊强硬提出,想要全部荆州土地开始,两国的联盟,便已经破裂。即便忍辱负重与之合作,答应将荆州全部给他,这份合作也绝不可能持续长久。

因为东吴实乃一只喂不熟的野狗。你多给他一些,他反而觉得你软弱,便想要更多。

只有狠狠得揍他一顿,或许他还能在好了伤疤之前记得疼痛,稍微乖那么一阵子。

深夜时分,诸葛亮在白马寺临时建立的行营中,批阅完一批公文,慢步来到院中透气,眉头却一直紧皱不展。

“士卒们已经连月作战,疲惫不堪,伤病的困扰也很严重。向朗也从长安来信,称物资粮草已经全部见底,怕是撑不到秋收了,希望我们在魏国境内积极寻找办法,补充粮食。”诸葛亮暗自道。

“如果不是陆逊背叛,我军断不会如此狼狈。我早该想到,以孙权的狼子野心,当三足鼎立的天平稍稍倾斜至我军这一边的时候,他便一定会迫不及待出手的。”

“此时此刻,战争的胜负已经不是我能预料的了,只希望先帝在天有灵,能够眷顾我等啊。”

诸葛亮望着天空,愁云密布。

此时已经是三更时分,突然却有一名传令兵飞速奔来,向诸葛亮报告消息。

周默的胜报,终于在此时,来到了诸葛亮的手中。

“黄河大捷,我军剿灭魏军费曜部两万余人,各类战船货船六百余艘。”

“此时,司马懿已经撤军东去,王凌在许昌虎视眈眈,东吴陆逊则在鲁阳蠢蠢欲动。洛阳虽已落入我手,但因为东吴的背叛,洛中局面却是更加纷乱不堪,一不留神,全盘皆输。”

“眼下问题虽然出在东吴陆逊。但解决问题的方式,我认为却在在司马懿部。”

“东吴连我们都不能信任,想与魏军王凌联合攻我,难度只会更大。陆逊若来攻我,如何能保证王凌愿意与他配合?他就不怕王凌趁机南下收复南阳吗?”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