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跟刘邦的情况差不多,刘邦的老家在丰邑,根据地则是在沛县。
项氏子弟,如项伯、项襄、项它、项庄等都在下邳。此时的张良也在,跟项伯在一起。
项梁在项家算是大家长,也是族长。所有的项氏子弟过来拜见,见到族长带回足有十万大军,一个个的都激动不已。
“先生,我想把大军整编,交给我们自己的人率领。”
“善!”
范简点头,说道:“但事情不能做的太明显,可利用这次攻打秦嘉的机会干掉原本的将领,然后再有我们的子弟接收他们的人马。”
项梁暗暗的在心里挑起大拇指,赞叹范简果然老阴货。
他也不孬,将范隐、范平、项它、项声、项伯等都安排到义军里做了副将。
此时的范氏三公子在外各有名号,范守叫钟离昧,范平叫龙且,范隐则是化名刘角。
钟离昧(范守)一直跟在项羽身边出谋划策,项羽也离不开他。出去找楚王后人的是项庄、项声、龙且(范平)、刘角(范隐)。
项伯、张良领军去彭城攻打秦嘉,杀景驹,范简和项梁则是去见熊心。
熊心五十出头,生的很是面善,过的也很不错,虽然在给人牧羊。可主家对他却非常尊敬,完全不像对他奴仆。
一问才知道,这家主人在百年前曾受过楚怀王熊槐的雪中送炭之情。在那个大雪的寒夜,楚王熊槐派人给他家送去了炭火、棉衣和肉食,救了他们一家人的性命。
现在怀王的孙子隐姓埋名投到了他家里,这是个报恩的机会啊,怎么能不对恩人之后好呢。
“你叫什么?”项梁问。
那家主人忙跪下磕头,拜见武信君,亚父范先生,然后恭敬的回答:“我叫宋义。”
熊心对宋义很是感激,现在他被武信君看上,要拥立他为楚王,便提出要求让宋义为楚国令尹(相邦),否则他不答应当什么楚王。
项梁没有不同意,这宋义人不错,不仅长的相貌端正,更有义气没白瞎个‘义’字。
此人不是坏人,这个世界没有坏人。
善恶、好坏,是‘教化’的产物,是所谓的圣人、教主定义的。
在华夏以后的两千年里,儒教占据了正统,承担着教化人的角色,大儒以儒家思想树立标杆标准,就像是一个个的圈子、藩篱,呆在圈子内的人,就是良民,是好人。走进圈子的人是孺子,孺子可教也!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不愿意进圈儿的就是坏人,或者出圈的人就是学坏了。
‘是非不分,善恶不明’、‘混蛋’、‘浑人’、‘不知好歹’等词汇都是儒家用来攻击那些不愿意接受他们教化,和他们对着干的人的武器。
君子动口不动手,儒家君子以口诛笔伐,以辩论讲理来维护他们集团的利益。
儒家思想的胎盘是周公旦为西周统治制定的礼乐教化,在春秋时礼乐崩坏,危及周朝的统治,这时周公旦的子孙孔子冒了出来维护礼乐,修复崩坏的礼乐,他的所作所为得到了周王室和传统小诸侯(被欺负那些,不是五霸)的大力支持,想以孔子的言论来口诛笔伐称霸的大诸侯。
为何是用言论、辩论,以嘴巴为武器?以至使用笔来做武器?
这个奇葩的教派是唯一不讲武力的,即便是满嘴‘阿弥陀佛’、‘善哉善哉’的佛教都会金刚一怒,罗汉降魔(嘴巴说不通的时候以神通制服敌人)。
而儒家是绝对不会动手的,‘君子动口不动手’是他们的原则,胆敢动手,使用暴力,就不是儒家了。
这个跟孔子所代表的势力有直接关系,就是那些霸主欺负的小诸侯国,鲁国、宋国、郑国、陈国、蔡国、徐国、莒国、周天子等等小国,他们是被齐、楚、三晋、秦等大国用武力拳头暴打的对象,拳头是真的不行,打不过人家才不得已用‘口舌’做武器的。
总之一句话,儒家的呐喊就是‘你不能动手打人,那是违反天道、地道、人道的,你们都是大大的坏人’。
儒家口中的‘道、德’源出老子,孔子曾拜师老子,将老子的道德(自然规律,也就是天道)修改了一番,讨到人的行为上,创造出仁、义、礼、智、信等五常(常,恒也!人的行为规范,为人之道德标准)。
仔细分析‘五常道’,仁,仁心是反对暴力的;
义,义气是维护人与人之间结盟,统一立场的,就是紧密的团结起来,不负彼此。
礼,礼仪、礼乐,这个是维护阶级的,人分三六九等,高低贵贱,纲常伦理。天地、君臣、父子、夫妻,低层之人要绝对服从上层的意志,否则就是反、叛,乱了伦理纲常,就是乱臣、反贼、叛贼。子女逆父为不孝,臣子逆主为不忠。若是按照儒家的理论,所有人都忠孝,就不会有朝代更迭了,所有的开国之君都是乱臣贼子。就是孔子的老祖西周文王、武王也是乱臣贼子,是殷商的叛臣,是逆主的贼子。当然,另一套说辞‘有道伐无道’,并非是儒家的思想,若是儒家说出这样的话,就不是真正的孺子了,自相矛盾啊!叫那些末代君主的死忠之臣如何自处?难道他们是‘助纣为虐’之辈?
范简曾看过有人分析《封神演义》中通天教主的,从各方面搜罗证据来证明通天教主的原形就是孔子,截教就是儒教。截教弟子维护殷纣的统治就是忠,不管愚忠还是怎地,那些没有背叛殷商的臣子都是值得尊敬的。姬昌、黄飞虎之辈即便有‘助纣为虐’的词儿反击,依旧不敌忠臣的一句‘反贼’杀伤力大。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