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青岛政务院。
因为大量州府与县城的陆续归附,密密麻麻的黄册户籍、案件卷宗、税务账本也随之运了过来。
以胶州府衙的那点面积,根本就装不下这么多名册、账册,所以被逼无奈的政务院,只能选择提前搬迁到新城青岛。
之所以说是提前,是因为政务院的家属楼还没有建设好,现在都还处于毛坯房的状态,除了光溜溜的墙体,根本看不到一点装修。
不过政务院的其他地方,基本已经建设完成,就连园林绿化都做得无可挑剔,至于还没有装修的家属楼,也只能暂时将就了。
政务院的资料储存处,一本本黄册户籍被整理记录,因为近期的流民迁移和天灾流亡原因,虽然黄册户籍的记录已经不再准确,但依旧具有利用价值。
黄册户籍是什么?黄册户籍就是记录人口、田地的神器,只有有了黄册户籍,政务院才能以最快的速度了解大梁百姓的一切。
例如,这个人家中的性别比例与人口数量,还有这个县城有多少人口,有多少田地等等。
还能查到近些年来的赋税,若是没有这个,政务院就得重新派官员从头统计,这样会非常的费时费力,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好的。
看着那已经堆出几米高的黄册户籍,已经熬夜奋战两天的温录为感觉自己要崩溃了,他必须在这个月底之前把目前的人口,与各个地级市耕地记录清楚,最后把统计出来的答案报给王新。
就在这时,一个年轻官员和一队警卫司护卫走了进来。
年轻官员来到温录为身前,语气恭敬的说道,“院政,这是新出的吏员考试试题,需要您的过目和签字,因为考试时间已经临近,你可以先看一下吗?”
温录为放下手头工作,点头说道,“可以,咱们去办公室。”
政务院综合办公大楼,五楼温录为的办公室内,温录为接过密封袋,先检查了一下是否被动过,确认无误后,才撕开了封口。
政务院策划的吏员考试,主要考明经算术与经义策论,抛弃了传统的八股四书。
科举的八股文内容,格式限制非常严重,以往的科举考生,都只会按照题目字义敷衍成文。
至于各人创意,想象力早被扼杀殆尽,习惯了八股文空洞僵化的内容样式,突然改为策论,就算是以往的状元郎来了,说不定也会铩羽而归,因为八股与策论,完全是两种风格迥异的考题方式。
至于明经算术,在大梁以往的科举制度中,那压根就没出现过,正式的儒学思想教育中,明经算术也只能算是杂流而已。
政务院主办的叫吏员考试,什么叫做吏员?吏员就是协助上官统计一县钱粮,你若算数都不会,那纯粹就是来浪费时间的,因为你压根就不可能会被选上。
即使历史走进了某些不同的岔道,但很多东西追根溯源,依旧是偏离不了它强大的发展轨迹。
1641年,放在王新原来的那个时空,此时应该已经走到了明朝末年,北方的通古斯人后羿,也将南下中原,主宰汉人的花花世界。
明朝鼎鼎大名的“八股文”正式登上历史舞台,并统治了明清数百年来的科举考场。
所谓八股文,由破题、承题、起讲、入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题目一律出自四书五经中的原文,后四个部分每部分有两股排比对偶的文字,合起来共八股。
八股文的结构很严格,对内容也有很高的要求,面卷上的每一个字,表达的每一个主题,都要严格遵循四书章句集注,否则任你写的妙笔生花也无济于事。
而王新现在所处的时空,也是八股盛行的年代,文化发展的惯性依旧是如此的巨大,且不可更改。
但早期的科举制度,并非是如此的,在隋朝时期,隋炀帝为了打破氏族垄断官场的行为,就发明了科举制度,通过考试选举进士,为国家储备人才。
而唐朝的科举分为两类,分别为常科和制科,定期考试的就是常科,突然临时下诏举行的考试叫做制科。
唐朝初始,常科分为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志、明算等五十多种“专业”,部分“专业”看名字就能猜得出来,比如明法就是法律、明算就是数学了。
在古代,由于法律、数学的知识体系非常薄弱,未起到太大的作用,所以不被人重视,渐渐的都被废除了,导致后期的科学发展渐渐滞后于人。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